热评国内AI四小龙:此一时彼一时,彼此彼此

来源:阿明观察 时间:2023-08-08 14:23:21

引言:阿里“清仓”全部持股

商汤科技表示“没啥事”


(资料图)

【科技明说 | 热点关注】

作为国内AI领域的知名科技上市公司,商汤科技SenseTime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业内人士的心。

然而,商汤科技的财报表现没有出奇制胜,却让不少业内人士操碎了心。

财报显示,商汤科技的经营亏损情况令业界“震惊”,在3月28日发布的2022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商汤科技年度总营收下滑明显。2022年营业收入38.08亿元,同比下滑18.97%;毛利25.42亿元,毛利率达66.75%。持续经营业务的年度亏损净额收窄至60.93亿元,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为47亿元左右。从2018年到2022年,商汤科技5年亏损总计高达437亿元。

从具体业务划分的板块来看,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以及智能汽车四大业务板块分别实现营收14.64亿元、10.96亿元、9.55亿元以及2.92亿元。其中,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分别同比增长了129.9%、58.9%,这应当是让商汤科技看到了新的发展机会。

2021年12月30日商汤科技在港交所上市,目前最新的总市值为609.1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60.4亿元。但是要知道,当初2021年刚上市那年底,商汤科技总市值也差不多137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61亿元。不到三年时间,总市值腰斩厉害,这说明了什么?大家不妨都想想看。

不管是谁,看到商汤科技的经营结果都会“五味杂陈”了吧,更何况是早期就投资领投了商汤科技6亿美元的阿里巴巴。

于是,从这个层面来分析,阿里巴巴经过多次出售其持有商汤的股份,而今清仓减持,套现离场也是属于正常情况。对于阿里巴巴的该举措,商汤科技表示对现有业务没有影响。毕竟只是资本层面的投资合作,并非技术、产品、方案与服务层面的合作,阿里巴巴的撤离自然不会影响商汤科技的日常业务。

再说了,2018年9月10日,软银中国已投资商汤科技10亿美元,这笔数目比阿里巴巴大多了,但软银中国是否会和阿里巴巴一样选择“清仓”套现离场,这里不方便做评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软银中国投资商汤科技,与阿里巴巴投资商汤科技,两者目的是否相同,值得深思。

对于商汤科技而言,阿里巴巴只是一个重要的投资者,更换一个“接盘侠”或许另有所图。不过,商汤科技到底图什么呢?

成立于2014年的商汤科技,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同时也是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Multimedia Laborator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创建人。当时2001年7月创立该实验室的时候,他还是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学系主任汤晓鸥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还是非常有名气的,在2016年与麻省理工、斯坦福等著名大学一道,入选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锋实验室。最早应用深度学习进行计算机视觉研究的华人团队,被誉为“计算机视觉界的黄埔军校”。

而今商汤科技主要业务是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深度学习算法,涵盖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板块,是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领域的算法提供商。商汤科技的核心团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博士、硕士等;另一部分则是来自微软、谷歌、联想、百度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

2023年,是一个大模型元年。为此,在这股汹涌澎湃的潮流席卷下,商汤科技也没有躲过。

以视觉算法起家,商汤科技早在2019年起就布局了10亿参数规模的视觉模型。

2023年4月10日,商汤科技相比业内科技公司算是比较早就发布了“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从此以后,大模型+大装置成为商汤科技的AGI核心战略。不仅如此,商汤科技也认定了大模型的长处在于能够找到新的解法,帮助解决新问题,一旦新问题得以解决,那么就可以在狭窄的垂直行业领域产生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小模型。

模型变小的趋势,早已被国内的趋动科技CEO王鲲所看重。这也是包括商汤科技在内的不少AI创新公司所认同的新趋势。在百模大战的狂飙之下,只是商汤科技是其中较早就重视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大模型相关AI厂商之一。

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最终让商汤科技在2023年2月25日,正式上线了SenseCore商汤大装置AI云。而长期打造成功的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是商汤科技打造的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的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全面构建物理空间数字化搜索引擎和推荐系统,可降低企业组织应用AI的门槛和成本,加速人工智能的规模化落地。

更直白一点说,SenseCore这个AI大装置,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商汤科技的AI大模型基础设施平台,不仅可以实现私有化的AI模型部署,也可以实现云化的AI模型部署,成为大模型的基石。

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观察,商汤科技相比其他大模型AI创新公司而言,更具有全面的AI战略布局与能力。谈战略,可能都容易谈及,但论能力,不一定都可以去实现战略真正落地。就这个意义上来讲,阿明认为商汤一点儿都“不虚”,即便阿里“退票”了,丝毫不影响商汤科技既定的战略布局,既定的AI技术与方案研发与落地。

作为AI领域的国内佼佼者,可以与商汤科技的名字相提并论的莫非另外三家,即: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

那么,在这里,再说说另外三个“AI小龙”。

成立于2011年的旷视科技,是一家以机器视觉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企业,自主研发的视觉感知网络、智能硬件、智能云服务等产品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在公司业务定位上与商汤科技有些相似,但是却有不同。

在面向大模型的相关技术创新上,似乎旷视科技MEGVII更注重平台构建,比如推出并发布了:开源深度学习框架旷视天元、AI算力平台Brain++ 、AI算法生产平台AI Service、移动端高效卷积神经网络ShuffleNet等多项创新技术和产品。即便如此,但旷视科技更看重应用落地,其CTO唐文斌曾表示,应用落地是衡量大模型价值的唯一标准,旷视科技会从视觉大模型向通用多模态大模型进军。AI雄心壮志可嘉,就看如何步步落地了。

另外,旷视科技在走IPO之路上,阿里巴巴通过淘宝中国持有旷视科技14.33%股份,阿里系合计持有29.41%的股份。从之前的招股书资料显示,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旷视科技营收分别为8.54亿元、12.60亿元、13.91亿元、6.7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亿元、-66.43亿元、-33.26亿元、-18.65亿元。

旷视科技业务分为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板块,以2020年营收计算,三大业务的营收占比依次为18.47%、65.82%、15.71%。

从这份之前业内盛传的招股书透露出来的信息可见,旷视科技的经营亏损也是十分惊人的。2022与2023年的经营结果未见公开过,不知道后来的经营结果如何了?

成立于2012年9月的上海依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朱珑、林晨曦共同创立,也是国内AI科技公司创立时间相对较早的公司之一。但是,被业内人士评价为: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依图科技YITU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安防、依图医疗、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能硬件等。依图科技也是国内比较早就开始做AI芯片,甚至有理想做自己的GPU的AI创新公司之一。

但从经营数据被业内透露的消息看,从2016年到2020年6月,依图科技三年半取得总营收为14.7亿元,同期亏损72.9亿元。在后来的发展中,又遭遇了一系列挑战与困难。特别是在2021年经历了上市折戟、裁员、减薪后,依图科技的发展情况淡出了媒体的视线。其中的故事,有机会我们再细细摆谈摆谈。

创立于2015年的云从科技的出身根红苗正,发源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由周曦创立。它是一家专注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企业,技术运用于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等重点行业市场。因为出身正,所以走向行业AI应用的道路上,云从科技Cloudwalk还是非常积极,也颇有建树。

2022年5月,云从科技完成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首家AI平台公司。最新市值177.63亿元。

作为紧跟商汤科技之后就发布大模型的AI创新公司,云从科技2023年5月正式发布大模型“从容”之后,就立刻应用于金融、政务、交通、能源、教育、医疗、文娱等行业领域,同时在智能制造等行业布局上投入比较大,这可能与其之前在工业行业领域有所积累分不开。

目前来看,云从科技2022年营收规模仅为5.26亿元,同比下降51.06%;归属净亏损8.69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6.32亿元的亏损扩大37.46%。虽然营收规模不及商汤科技的七分之一,但云从科技植根行业AI的发展战略,其未来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大。

由此可见,AI四小龙的发展此一时彼一时,彼此彼此。对于AI四小龙,阿明在这里又简单说了下情况,不知道你看后有何想法,也不妨空了评论评论,摆谈摆谈。

【全球存储观察 |全球云观察 |阿明观察 |科技明说】专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数据说话,带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复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原文标题:热评国内AI四小龙:此一时彼一时,彼此彼此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砍柴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