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鲁舒婷
“这块地,‘种’着十余个蔬菜育种课题,其中一个今年终于开花结果了。”昨日,走进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西江口孵化展示基地,田野里“科技风”扑面而来,南京新创蔬菜分子育种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彭飞展示起了研究院的“明日之星”。
从外向内,颜色由绿到黄依次渐变,从第三层开始,叶片逐渐向内弯曲结球,看似娃娃菜,又似黄心乌,实则是研究院国内首创的结球小白菜新类型——结球乌菜。今年3月,该产品正式对外发布,其背后,是长达17年的持续创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国叶菜类蔬菜主要分为两种,即俗称的大白菜和小白菜。受制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两大蔬菜在种植区域分布上有着明显区别,在学术分类上则表现为北方大白菜为结球白菜,南方小白菜为不结球白菜。
17年前,研究院院长、时任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的袁希汉提出,是否可以选育出一种结球小白菜,使其既有南方娃娃菜结球等外观属性,也能具有北方大白菜耐寒等内在属性。
当时,袁希汉牵头成立了项目课题组开展研究。2015年,退休后的他与夏彭飞、晋晨相识,三人“另起炉灶”,于2019年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成立南京新创蔬菜分子育种研究院,继续走上创新之路。
“这是一项‘从0到1’的创新,过程中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材料创造。”现任研究院科研部部长的晋晨说,为了选育出想要的类型,他们将成千上万的种质资源研究了个遍,最终找到3个最为重要的原始材料:一是普通结球娃娃菜,二是株型塌地但具有部分结球能力的乌菜,三是少量株型较为高大的黄心乌,通过不断自交、分离5代以后,研究人员终于得到了性状较为稳定、符合育种目标的原始材料。
5代,意味着最少5年的重复劳动。蔬菜育种必须根据时令节气开展,从每年9月播种开始,经过田间观察、大棚移栽、授粉收籽等环节,最终在第二年2月进行材料整理,才有可能选育出想要的材料。
2020年之前,团队一度陷入三年“空窗期”,因为一直没有培育出想要的材料,研发人员非常气馁。“创新就是如此,不是心里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夏彭飞坦言,育种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事业,结球乌菜的出现是一种颠覆式创新,与以往的改良式创新不同,这条路无法“弯道超车”,必须建立在老一辈留下的丰富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进行选育研究,首先实现“从0到1”的突破,未来专注于实现“从1到100”的跨越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强蔬菜种业。
一个新品种,能在南京浦口得以“开花结果”,在晋晨看来,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历史原因,一直以来,小白菜广泛种植销售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这里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课题组才得以成立;二是现实原因,我们落地农创中心,这里是全国首个、华东地区唯一国家级农业科创中心,平台越大,发展空间越大,所以才能在这里诞生新品种。”
■记者手记
在“一粒种子”上做更大文章
兴农强垦,种安天下。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是为了让14亿多中国人吃得更好,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种子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础产业。与研究院成员多次打交道,不难发现,这些年,极端天气频发,耐热、耐寒、耐抽薹等抗逆性育种目标成为品种选育的重要方向。
优质种子是蔬菜生产取得高产高效的首要条件,只有更好地服务于蔬菜产业链上生产者、流通者、经营者、消费者的需求,形成品种服务于产业的价值,才能为蔬菜装上更多“中国芯”。
Copyright @ 2015-2022 砍柴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