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发展共识 融出文旅新局_今日关注

来源:中国旅游报 时间:2023-04-18 11:42:05

在苏州沧浪亭,实景昆曲《浮生六记》邂逅古典园林意境幽远;在云南怒江老姆登村,游客们感受“哦得得”“达比亚”怒族非遗魅力;在安徽金寨大湾村,茶垄郁郁翠翠,乡亲们山上种茶、家中迎客,过上好日子……近年来,各地开展了非遗与旅游融合的火热实践,绘就了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


(资料图片)

4月11日至12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江苏省扬州市举办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交流活动。全国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旅游景区及专家代表齐聚一堂,交流分享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好经验,探讨推动深度融合的好思路。

夯实“融”的基础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契合点,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在创新融合机制、打造融合示范项目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为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夯实基础。

2021年以来,江苏省推动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工作,将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植入景区各环节。如今,在景区内与非遗不期而遇已成为“水韵江苏”的独特风景。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表示:“江苏以机制创新引领‘融’的实践,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引导各地打造能够深度体验非遗的主客共享新场景;以载体创新打造‘融’的品牌,推动建设21家省级非遗创意基地、10家省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组织非遗赋能旅游创建行动,推动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驻,提升旅游空间内涵特色。”

重庆积极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景区内销售的非遗产品超3000种,4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进驻景区开展常态化展演。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朱茂表示:“重庆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纳入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支持各地在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中引入非遗代表性项目。同时,精心培育了酉阳龚滩古镇、彭水蚩尤九黎城等6个非遗旅游融合示范点,规划建设丰都南天湖度假区等20个非遗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全市实现‘景’上添花。”

“4A级景区官渡古镇通过塑造官渡全国非遗联展品牌,丰富了旅游内容;大理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白族扎染,建设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碧伟表示,云南各地在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基础上,多措并举,高位推动非遗进景区、进体验基地、进文创市场、进演艺场景,以非遗赋能云南旅游金牌工程。

创新“融”的方式

随着非遗与旅游融合的不断探索,各地涌现出一批优秀实践案例。活动中,部分文旅企业、旅游景区代表交流分享了以业态创新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的有益经验。

今年元宵节期间,上海豫园灯会格外“出圈”。“借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豫园灯会,豫园搭建了东方美学秀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上海豫园(集团)有限公司大豫园首席文化官陈佳复盘成功经验,“我们聚焦《山海经》主题元素展示,与年轻人的爱好产生共振,引入上海本帮菜肴烹饪技艺等具有上海老城厢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引发文化共鸣。”

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沈伯宏分享道:“一是要营造沉浸式非遗旅游体验。我们引入的‘三把刀’技艺、扬剧、扬派盆景技艺、杖头木偶戏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有50多个,实现了景、情、境与非遗的融合。二是要创新非遗年轻化表达。瘦西湖以盛唐礼仪和传统文化为主题推出的‘二分明月忆扬州’沉浸式夜游活动,深受年轻游客喜爱。”

江西景德镇古窑景区的13座历代典型窑炉,是极具震撼力的文化景观,常态化的复烧点火、开窑已成为颇具吸引力的旅游活动。“目前有200多位非遗传承人活跃在古窑手工制瓷作坊,景区内的圆器、琢器作坊如今也成为游客参观体验印坯、施釉等传统技艺的景点。”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文博研究馆员周荣林告诉记者,“非遗+旅游”让古窑民俗博览区游客量大增。

“我们紧跟市场需求,推动非遗进景区项目更新迭代。大力发展‘非遗+研学旅游’业态,开发出花灯制作、舞花灯、徽州木雕、宏村采茶等专题研学体验课程,促进传承人增收的同时,推动宏村景区由观光游向深度游转变。”安徽省黟县徽黄京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洁介绍。

提升“融”的品质

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落到实处。如何让非遗与旅游“融”的路径更清晰、“融”的抓手更具象,“融”的品质进一步提升,推动通知落实落地?参加活动的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

“建议坚持适度原则,因地制宜建立融合发展推荐目录,精准对接旅游产业项目,避免将非遗变成单纯的旅游表演,还要注意传递主流价值观;强化创新意识,结合消费与技术升级变化,为游客提供具有新用途、新寓意、新价值的旅游产品;精准对接市场,深挖非遗内涵、整合文旅资源、设计特色产品,打造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非遗旅游线路;加强宣传推广,提高非遗旅游社会关注度、引导产品开发、促进旅游消费。”《中国旅游报》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社长徐行表示,“旅游业是一条‘扁担’,一端挑着灿烂文明,一端担着美好生活,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必将使旅游业这条‘扁担’越来越有韧性、越来越有担当。”

如何构建非遗的当代价值,让其更好地活在当下?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建议:“构建以文旅深度融合为导向的非遗旅游价值取向、发展模式、创新路径势在必行。当前,游客不仅要领略壮美山河,还要领悟文化之美,非遗应当创新表达方式,连接现代生活;非遗旅游需要旅游投资者、项目建设者等经营主体的深度参与;应尽快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非遗旅游创新案例;建设非遗资源数据库,分层分类对接旅游市场数据体系;扩大非政府领域的非遗旅游国际合作。”

交流活动的最后,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对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要求:“要充分认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对于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要在保护基础上谋发展、在守正创新上下功夫,坚持特色化发展方向,广泛凝聚发展合力。要扎实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点任务,拓展融合范围、挖掘融合深度、强化融合保障、营造融合氛围,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

芳菲四月,春光正盛。瘦西湖畔,非遗体验活动正吸引着八方游客感受江南文化的悠长意蕴。以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交流活动为契机,全国文化和旅游从业者将把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进一步增强非遗传承实践活力、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奋力开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新局面。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砍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