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在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 记者盘点南京航空航天产业“家底” “南京力量”,助力中国航天梦

来源:宁夏新闻网 时间:2023-04-25 10:15:46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资料图片)

徐宁 李花 何洁

叩问苍穹,探索不停。

航空航天产业是南京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京市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实现航空航天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在4月24日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访南京企业、高校,盘点南京航空航天产业“家底”。

“上天”防空反隐身,近80家企业竞逐航空航天

4月18日,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正式登陆科创板。

创立于2000年的南京高华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涵盖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系统等,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轨道等行业。

公司董事长李维平介绍,自2011年起,南京高华多次为多型号运载火箭提供传感器和无/总线传感网络系统。其中,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上,使用的多种传感器以及发射场地面/塔架无线监测传感系统,是火箭飞控发射及环境条件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状态良好,保障了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李维平自豪地说。

目前,南京高华成功实现MEMS敏感芯片的自主设计能力,已成为航空航天等领域多个下游客户的核心供应商。

YLC-16 S波段警戒雷达主要承担常规及隐身空气动力目标的警戒任务,可实现空防空管一体化功能;YLC-12 C波段中低空多功能雷达,具备超高机动性能以及同类装备中领先的探测威力,能有效解决战场环境下无人机、巡航导弹探测问题;首度公开亮相的YLC-2E型S波段多功能雷达是我国新一代地面情报雷达,具备出色的反隐身能力……

在本月13日举行的2023第十届世界雷达博览会上,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中展示一批先进的预警探测雷达装备,引得现场观众纷纷驻足。

南京莱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也有“拿手绝活”,其研发的跑道异物探测系统,采用毫米波雷达探测与光电智能识别的融合技术,大幅提升跑道安全管理水平。

竞相角逐,百花齐放。

记者从市相关部门获悉,近年来我市航空航天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拥有南京电子设备研究所、晨光集团、南京恩瑞特、莱斯信息、南京机电、美特林科、赛达机械等近80家企业,在动力系统、机电系统、航电系统、航空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初步构建了以动力系统制造、机载系统制造、无人机研发、空管系统开发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

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链式发展贡献“南京力量”

自2020年获批江苏省唯一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以来,“低空经济”在南京市浦口高新区风头日盛。

无人机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热点。近年来,浦口高新区在无人机产业领域积极探索,推动试验区布局长江巡检、长江物流、海事监测等多个无人机重点应用场景。

“自从获批后,园区和试验区带领企业进行无人机场景建设,帮助我们进行项目申报,让无人机行业可以在这里真正‘起飞’。”南京大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夏季表示,在试验区验证成熟的方案即可向全国进行复制推广,推动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企业落户园区,形成集聚效应。

目前,浦口全区已集聚相关企业近40家,涵盖研发设计、运营服务、行业应用等多个环节,逐步形成上下游紧密成链的生态系统。

据了解,依托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建设,我市进一步拓展无人机在长江生态保护、空中巡查、应急救援等领域应用,入围国家首批13个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目前,我市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主要集聚在浦口高新区、空港枢纽经济区、白下高新区等重点园区,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

其中,空港重点引入国际、国内知名的研发制造企业、零部件及航材供应商、精密制造设备及技术提供商等企业,建成航空工业民机产业园;

白下高新区依托航天科工南京晨光、航空工业金城集团等重点企业及南航、南理工等院校科教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机载系统、无人机等领域。

产业集聚,加快推动“链”式发展。我市航空航天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主要集中在动力系统、机电系统、航电系统、航空材料、无人机等领域,并拥有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龙头骨干企业,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中贡献着“南京力量”。

航空工业金城南京机电主要从事飞机机轮刹车系统研究、机载电子控制系统研究、飞机操纵与控制系统研究、飞机燃油系统及机场加油设备研究等;

江苏美特林科研发和生产的高端稀有特殊合金材料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汽车涡轮增压器、核工业等行业的高温、腐蚀工作环境。

南京高校科技支撑力量强大,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再到“羲和”逐日,我国太空探索范围更深更广,深空探测能力持续增强。而这些航天史上的高光时刻,都闪耀着南京高校的科技力量。

早在2017年,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团队的《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的力觉感知与反馈技术》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研制出空间探测人机交互遥操作的关键支撑设备,为“嫦娥三号”月面巡视器、卫星在轨服务机器人遥操作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并完成了中国空间站舱外大型机械臂的人机交互遥操作地面验证任务,有力支撑了我国载人航天与探月重大工程实施。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任务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师生及校友们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在航天飞行过程中面临失重、亚磁场、噪声、辐射等特殊环境,航天员的健康状态对于航天任务的完成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于长期飞行而言更是如此。”

针对这个难题,南航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丰俊东副教授领衔的核技术与航天医学工程课题组,聚焦航天特因环境,服务航天员健康。航天学院教授魏志勇领衔的空间辐射环境探测及效应课题组面向空间站等长期载人航天任务,开展航天员的辐射剂量及损伤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突破了微纳卫星总体设计、大机动变轨与控制、星载智能感知探测、固体化学微推进器阵列、空间柔性碎片捕获、可重复使用快速发射平台等核心关键技术,服务于多项航天重大工程。

南理工还自主研发了国际首台多机械协同整体增材制造装备,可3D打印出一体化制造的微纳卫星,使其体积减少30%以上,功能密度提升30%以上,并已在10多颗已经发射的微纳卫星中应用。

相关部门介绍,我市航空航天领域科研力量雄厚,同时,拥有南航、东大、南理工、南大等多所与航空专业相关联的高校,以及14所、28所等国家级的专业研究所和3个国防重点试验室、2个国家重点技术试验室、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校企合作推动我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今年1月28日,市科技局发布南京市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典型案例,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级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关键技术成功入选。

百舸争流,扬帆奋楫。南京正以实际行动,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厚植良好的土壤和环境,助力探索浩瀚星空。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砍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